最可忧者,有馀不足两症,有偏馀于气而不足于血者,如气至而血不至之白泡无红根是也;有偏馀于血而不足于气者,如血至而气不至之红泡无脓是也。此方宜用为丸,缓缓柔润,以治年老血枯,实为至当之法。
使正气充足,则百病无由而入。夫阳虚自汗者,是卫外之阳不足,而不能统卫外之血液也,大象从¤|;盗汗为阴虚,是阴不足,而阴中之火浮于外,血亦随之外出,大象从¤¥。
又《素问·生气通天论》曰:夏伤于暑,秋为痎疟。此际法宜救阴,大补先天元阴为主,方用独参汤主之,解见上。
此病即是南方瘴气,生料平胃散加草果、槟榔,正其所宜,岂有病而无药者哉。后人不得其旨归,即以此方为风温设,而不知与麻杏石甘汤同一法也。
纵非饮食冷物,亦必寒邪感于外,饮食伤于内也。有道人钟针,因睹此患,曰:可饵豨莶丸必愈。
苟外邪从阳经而入内,寒邪亦化为热邪,热甚则伤阴,轻浅者,仲景有人参白虎、小柴胡之类以存阴,最重者,仲景有大、小承气之类以救阴。勉拟一方,尽其心力。